[咸宁]林下经济多点开花 林地变增收“宝地”
近年来,咸宁市立足丰富林业资源禀赋,以国有林场改革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等举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截至目前,全市国有林场已盘活林下空间资源2.51万亩,投入资金9194万元,带动了广大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7月的崇阳桂花森林公园,绿意盎然。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的干部职工正在冯家岭中药材种植基地劈灌除草,对今年新种的黄精进行抚育。冯家岭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位于崇阳桂花森林公园境内。该森林公园占地面积超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0%。森林公园林下的阴凉环境,可以省去黄精种植所需的遮阴、肥料等成本。从2022年开始,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与崇阳本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合作建设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00亩,预计纯利达到每亩2000元以上。
“我们争取到2028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0亩。”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佐介绍。
在海拔700多米的通城县麦市镇天岳关箭叶淫羊藿种植基地,得益于优质土壤和适宜气候,成片的箭叶淫羊藿枝叶舒展,长势喜人。基地采取“林药共生”模式,盘活了闲置林地,让 60 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每天能挣1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天岳村村民杨继清的话语里满是笑意。
在赤壁市,“油茶套种西瓜、南瓜”模式成效显著。周郎嘴村和余家桥乡大岭村油茶种植基地里,成熟的西瓜静卧田间,覆盖白膜的南瓜地绵延壮观。这两个基地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岗位,实现了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总共种植西瓜约600亩,南瓜约900亩,在保证油茶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空间与土壤肥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共同生长的作用。”赤壁市两山投资公司绿投公司项目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综合收益约330万元。”
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咸宁市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据统计,咸宁市有林地877万亩,其中国有林场16家,经营总面积80.90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达25.35 万亩。近年来,咸宁市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立足林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全市国有林场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已盘活2.51万亩,其中发展林下种植1.3万亩、林下养殖0.09万亩、森林康养0.82万亩、森林旅游0.3万亩。
咸宁市林业局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经营权融资、合作经营等方式,重点推进潜山、桂花、古市、官塘驿等7个重点林场的资产盘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后在全市国有林场铺开,构建起“资源-资产-资本”良性循环体系,力争3年内新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同时积极推动国有林业资源带动集体林业资源盘活,将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生态致富的“金山银山”。(记者 王庆明 通讯员 杨军)
附件: